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89篇
  免费   4020篇
  国内免费   2597篇
医药卫生   48806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1211篇
  2021年   1521篇
  2020年   1447篇
  2019年   732篇
  2018年   808篇
  2017年   1139篇
  2016年   870篇
  2015年   1502篇
  2014年   2043篇
  2013年   2609篇
  2012年   3898篇
  2011年   4019篇
  2010年   3830篇
  2009年   3398篇
  2008年   3634篇
  2007年   3424篇
  2006年   3042篇
  2005年   2351篇
  2004年   1683篇
  2003年   1282篇
  2002年   1142篇
  2001年   1036篇
  2000年   784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APF)所致大量腹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并发高流量APF和大量腹腔积液的肝癌患者9例,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瘘动脉,消除或减少APF,用碘化油尽量栓塞肝癌病灶。结果:APF消失7例,少量残留2例;门静脉血流方向全部由逆肝转为向肝;肝癌病灶内碘化油沉积良好6例;术后2周内腹腔积液完全消失5例,少量残余4例;2周后肝功复查,5例肝功能原有明显损害者全部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原有腹胀、腹痛、厌食、乏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对肝癌并高流量APF所致腹腔积液,动脉栓塞治疗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4例,慢性房颤22例),另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抗体,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Hp-IgG抗体,CRP的差异并分析HP抗体滴度与房颤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Hp-IgG对数值均无差异(P均>0.05)。房颤组CRP中位数较对照组高(1.17mg/dlvs0.65mg/dl,P<0.05)。结论房颤与慢性Hp感染不相关,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奥曲肽对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检测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干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 HAE+octreotide组肿瘤体积也小于 HAE组(P<0.05); HAE+octrotide组 VEGF表达低于HAE组(P<0.05);Octreotide组、HAE+octreotide组 MV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中,行肝动脉栓塞时联用奥曲肽,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 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Croh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Crohn病的CT征象,大多数病例采用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在5~10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6.
颈部哨位淋巴结是头颈部鳞癌最早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其所在位置及有无转移或微转移,是决定是否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哨位淋巴结阴性的cNO患者,为减少过度治疗,精确定位哨位淋巴结十分重要.目前多采用示踪法检测哨位淋巴结,本文就其判断cNO头颈鳞癌隐匿性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08.
护理本科生双导师制带教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红五 《护理学杂志》2006,21(19):56-58
目的 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模式.方法 将2001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名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由1名临床专科导师负责其本科室专科知识方面的指导,1名全程导师负责其实习全过程的督导及检查工作,护理部在学生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满意率测评及实习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医院带教很满意率、学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论文书写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双导师制可提高带教质量,是受学生好评和欢迎的带教模式.  相似文献   
109.
用Bayesian一点法拟合心衰病人的DG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及个体化给药方案,用minitab对软件DG群体药物动力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CrCL为固定效应变量,建立系列回归模型,预测心衰病人的DG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个体化给药方案及其对映的(?)ss.结果显示CrCL与DG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存在高度的相关(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CL=0.805,Vd=0.985,T_(1/2)=-0.517,K=0.525,D_(1.0)=0.714.并建立定量回归模型,预测DG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预测参数与实测参数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Vd预测精度最好,有95%的预测值在实测值的95%置信限以内.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74,估计标准误差小于3.3%;其次是CL,有2/3的预测值在实测值95%置信限以内,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797,估计标准误差小于20%;T_(1/2)和K预测结果稍差.CrCL预测的个体化给药方案80%符合最佳个体化给药方案,且两者所对应的(?)ss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0.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